宗庆后“个税门”背后,是达能与娃哈哈的利益之争,“清盘”显然是宗庆后的“下策”
4月20日晚,宗庆后向记者表示:“也没什么特别大压力。”
宗庆后被指10年来涉嫌偷逃个人所得税近3亿元人民币。
2008年4月14日出版的某杂志报道,2007年8月份,一名自称“税务研究爱好者”的举报人,实名举报宗庆后隐瞒巨额境内外收入,未如实申报个人所得税。根据达能与宗庆后的银行账户往来凭证,自1996年合资开始至2006年,达能方面以“服务费”、境外子公司“奖励股”股利及股权回购名义,向宗庆后支付薪酬共计7100万美元。
个税事件对于娃哈哈并不是新鲜事。娃哈哈市场部部长杨秀玲告诉记者:“其实不像网上说的,去年8月份才出这件事,5月份时,达娃(娃哈哈和达能谈判)事件升级,达能方面提出诉讼,我们的律师全程配合,当初就提出在个税上有风险。”
2007年5月9日,达能向瑞典斯德哥尔摩商会仲裁院提出八项仲裁申请,其中针对宗庆后个人的仲裁的依据,就是1996年两家合资之时签订的《服务协议》,这个协议的第三部分就是薪酬规定。
尽管此次仲裁没有涉及个税问题。但《服务协议》中要求宗庆后自己履行纳税义务的规定还是引起了娃哈哈的注意。“是不是该交,我们从去年5、6月份就开始和税务部门沟通。”杨秀玲称。
4月20日周日下午,在清泰街娃哈哈总部,记者确认,宗庆后与娃哈哈所有高层均会集在这一栋低调不起眼的小银楼里开会。
“有人觉得自己希望不大,故意捅出这么件事。”杨秀玲称,所谓“希望”,是达娃两家沉默3个月的和谈。
和谈中的炸弹
达娃谈判在“个税门”事件后深陷僵局。
2008年的头3个月,达能与娃哈哈显得异常平静。1、2月份,谈判甚至是在近乎愉快的氛围中进行。
在此之前,双方谈判方案均在没开始时就被其中一方拒绝。“2007年6月,我们建议达能把合资企业部分买走,被达能断然拒绝。” 娃哈哈集团工会顾问、和君创业公司总裁李肃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达能给出的东方高圣方案,以及中金介入方案,娃哈哈也不能接受。”
2008年的开头局面来之不易。
2007年11月26日,法国总统萨科齐访华,达娃双方在高层关照之下发表声明终止一切法律诉讼,回归谈判。
2007年12月21日,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王新培表态:“商务部将继续密切关注双方(达能与娃哈哈)企业谈判的进展,并在符合中国法律法规规定的前提下,为企业的和谈创作条件,帮助双方朝着友好协商解决问题的方向努力,争取达成最终和解。”
在此氛围下,达娃双方开始为期60天的谈判,讨论把非合资企业和合资企业整合上市。李肃告诉记者:“我们想将体外非合资企业十几亿利润合并进去,整合之后这家公司市值能达到500亿到800亿。达能提出的方案也相近,双方各持股50%,共同上市。”
这是双方都能接受的和解。
但此时,宗庆后却开出了一个前提条件:达能必须道歉,消除达能给公众造成的娃哈哈抢夺国有资产的印象,才可能合作。
李肃告诉记者:“宗庆后要求两方发表个联合声明,即‘利益争论和法律争论都是正常的,超出利益争论和法律争论的人身攻击是不合适的,特别是国有资产流失,达能到处说是不合适的’。”
这个要求与利益无关,却关系信誉与尊严,达能方面对此不予理睬。在娃哈哈看来,正是达能的拒不道歉,导致和谈局面的扭转。“完全进入僵局。”李肃称,“既然达能不愿意认错,就只能谈‘卖’了。”
合作无法再谈,只能翻脸谈价格,彻底分家。原本2月21日到期的谈判不得已开始延长。3月份的谈判是围绕着“卖”来谈的,去年的“买”行不通,那么,转为讨论达能把合资股份出卖给娃哈哈。
“达能说我卖,提了个高价,350亿,宗庆后认为价格报高了10倍,要求让摩根大通参与评估,被达能拒绝了,理由是谈判期限已到。”李肃称。
4月10日,是上一轮和谈延长一个月后的最后时间点。讨价还价依然无果。
就在此时,爆出“个税门”事件。宗庆后第一次对外做出了清盘表态,表态的地点是杭州市地税局稽查一局门前。
宗庆后在面对媒体记者时愤怒地称:“这件事肯定和达能有关,举报人就是达能的人,是秦鹏(达能中国区主席)。”
宗庆后扬言:“不谈了,娃哈哈要和达能彻底分手。合资公司清算资产,各自拿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