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2014年4月27日晚上8点,江苏无锡滨湖区胡埭镇张舍苑二区19号楼,底楼楼道里,黑暗中的沙发上,三个保安并排坐着,如黑夜般沉默。自2010年,房子被强拆之后,薛云飞和弟弟两家,被押进这个安置小区,由14个保安轮流看守,至今已四年。他们的一举一动,诸如出门买菜、散步、打麻将、走亲戚,均遭跟踪,并被记录,随时汇报。(财新网2014年6月14日)
从报道中来看,薛家兄弟并没有违法犯罪,若不然,等待他们的定是牢狱,然而,并非犯罪嫌疑人的薛家兄弟,生活及自由受到当地政府的剥夺,是谁给政府的权利?经费又是从何而来?
话说回来,如果当初政府是规范拆迁,那薛家兄弟就是无理取闹,政府又何必限制其上访呢?更何况国家已取消对各省市全国范围的信访排名和通报,何以无锡的有关部门依旧穷尽手段防止薛家兄弟赴京上访?可否合理怀疑,无锡当年的强制拆迁存在着重大的问题?
不管事实如何,如今博弈的结果是双输,薛家兄弟为保护家园,先是被黑恶势力追杀,又遭遇强拆,被逼“自焚”,再被看管起来,4年如处牢笼中。在一个个暗夜里,薛家人为进京上访,或翻墙逃离,或硬闯上车,像战争年代的“地下党”一样,和看守者展开了一场场暗战,有如一部惊悚大片。而政府一方,就是因为防止薛家的人进京上访,违规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也可以肯定地说,政府也一定不胜其烦、不堪其扰,想必政府的主要官员们也为此事头疼着!
问题是,薛家兄弟的事情不可能永远拖下去,房子已经让政府强拆了,剩下的事情应该用钱就能解决才是,事情一天没有解决,被逼“自焚”的薛家生活在痛苦之中,和政府相比,薛家兄弟是弱者,因为相信组织、相信政府,才选择了上访。政府官员虽然为此事头痛,但强势的政府动用的是公权力,耗的是公帑,更关键的是,对薛家兄弟的看守,时间再长,也没有关系,因为不管哪任领导,也不会在一个地方呆很长时间,干一阵子就谋求提拔走人,谁还管这个事,不信,你可以查一查四年前是谁主政无锡滨湖区,一切或许就会更清楚了。
其实从2002年开始,随着蠡湖新城、太湖新城的规划,无锡开始在胡埭镇打造无锡新城工业安置区(原名胡埭工业园),作为搬迁企业的主要承载地。在官方设计中,这里要打造成全市农村“三个集中”的实践区、土地集约和产业集聚的科学发展示范区、滨湖工业增长的核心区。而承载着这重要任务的,正是后来任无锡滨湖区委书记、无锡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党工委书记的朱渭平,其于2002年就任滨湖区区长,直至2012年被江苏省纪委宣布双规,再者,曾经主政无锡的前书记毛小平早在2011年12月22日就被江苏纪委“双规”。而薛家兄弟的强拆,以至后来限制自由的长期看守,正是在这两位被双规的领导大权在握时发生的,朱渭平书记是否是始作俑者,笔者不敢乱下结论,但强拆逼人“自焚”轰动全国的事件,相信毛小平书记不一定亲自处理,但这位朱渭平书记绝不会不亲自处理,最起码的指导棋肯定要下的。
当然了,在已双规的毛书记、朱书记手中的事,而又如此棘手,或者还关联到无锡市的大政方针,人家毛书记、朱书记用看守式的保护来限制薛家的自由,继任者又何乐而不为呢,不就是几个钱吗,在发达的无锡,还缺这几个小钱?不过这是笔者妄加猜测的,无锡滨湖区是何态度,抑或是无锡市的主要领导是何态度,不管如何,却是处理此事的关键所在,我党奉行的是群众利益无小事,想必大家牢记在心,又何况,此事本因政府强制拆迁而引起,至今却未看到任何领导为此承担责任,如果政府再有任何推托,岂不是更失民心?
习近平同志在《为民干实事重在办事》一文中曾说:要为民办事,先要想办事,还要能办事、办成事。
无锡强拆事件最终如何处理,考验着继任者的智慧和党性。
欢迎与brandjs(中国品牌建设网)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黄国胜:籍贯江苏,生于70年代,从事多年新闻工作,写过内参,做过记者,当过编辑,近年来尤喜时评,几年来,写了一些让自己并不满意的拙作,文章多发表在: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凤凰网、中国网、中国经济网、法治网、红网、华声在线等,这些都将成为自己永远前行的基石! 联系邮箱:hgs0318@163.com。 (与我联系时,请说明您是在“中国品牌建设网”看到这篇文章的。)
转载请标明---来源:中国品牌建设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