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笔者随广汽吉奥SUV珠峰挑战赛车队闯了一趟珠峰,发现一个怪现象:在通往珠峰的路上,只有一种车最多-----丰田越野车,而自主品牌车实在是凤毛麟角。
从表面上看,这一现象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在青藏高原这个汽车的极限考场上,自主品牌汽车的性能、质量与外资品牌比还有很大差距。事实上,在内地汽车市场的竞争中,自主品牌也落于下风,在市场滑坡的今年,这一现象更明显。
但从更深层次看,自主品牌车不愿上高原、不敢上高原历练却是这种差距存在的更深层次的原因。上西藏前,广汽吉奥检索了自主品牌汽车上珠峰的记录,发现在SUV领域他们竟是第一支上珠峰的车队,其他车型除做新车高原标定试验外也少有记录。对于一个世界汽车产量最高的国家来讲,放弃这一世界最高海拔的市场,应该让汽车业感到汗颜。
武大郎卖豆腐----人怂货软,用这句歇后语形容自主品牌竞争的无力现状应该是贴切的。汽车的技术不如人、品质不如人、品牌不如人,其结果必然是竞争力不如人。然而如果连竞争的勇气也缺乏,连上珠峰的自信都没有,那就可能永远不如人。
“有路必有丰田车”,这是改革开放初期笔者听到的第一个外国汽车的广告语,至今印象深刻,但那时丰田在世界汽车业的位置远不如今。也许这就是今天在来往珠峰的路上,丰田车最多的原因。类似这种志存高远的铿锵话语,似乎还没有自主品牌企业喊出来。
只有志存高远,才可能走得更远,在竞争处于弱势的状态下,自主品牌必须以更大的勇气、更大的决心去挑战对手,去展示自己。珠峰就是展示自主品牌汽车水平的大考场,广汽吉奥的SUV珠峰挑战赛就是一次勇敢的行动。
说吉奥勇敢,是因为这个企业的历史并不长,生产suv的历史更短,因为他们使用的是未经过任何改装的量产车,还因为车手是各地经销商登广告征集来的,其中有几位专业赛车手,还有当过汽车兵、当过特警的复转军人。
最后这一特点决定了这是一次破坏性的旅行,对车,车手们绝不会像企业员工那样敝帚自珍。仅举一例:到珠峰大本营最后100多公里的路是搓板路,在这段路上,无论是用一挡、还是用二挡,无论是用两驱、还是用四驱行车,都颠得人难以忍受。一位赛车手摸索出了经验,在对讲机里向大家推广:“用两驱,开到时速60公里,就不颠了”。车队后来果然达到了这个速度,颠簸感似乎小了些,可车也快颠散了。
不久前,《中国汽车报》组织过一次大规模的SUV试驾活动。试驾结束时,特聘的赛车专家给自主品牌SUV下了一个结论:“看着就像一个个亭亭玉立的少女,但开起来还是不行。”言外之意是 “徒有其表,内力欠缺”。这可能也是许多企业热衷于开发城市SUV,不愿上珠峰一展身手的原因之一,但广汽吉奥闯珠峰改变了笔者对此结论的认同。
回到拉萨的吉奥汽车辆辆伤痕累累,暴露出了很多问题。有的车颠断了油箱绑带、有的车跑丢了备胎、有的车液压减振器失效、有的车里程表失灵。但发动机、变速器、车桥等主要总成完好无损,特别是底盘的优秀表现得到了车手一致称赞。以记者58岁的年龄,载着三位高反严重的乘客,独自驾车完成了三天上、两天下、每天开车8-9个小时、总里程1600多公里的珠峰之旅,没有一辆底盘过硬、乘坐舒适的车怕是难以胜任的。
在这次接近极限的高原试验中,吉奥获得了在试验室和试验场都得不到的宝贵数据,从而也获得了提高产品水平的机会。活动结束当天,吉奥销售公司副总经理陶云德告诉笔者:“设计师已经找到了故障原因,正在改进设计”。笔者知道,在不久的将来,广汽吉奥新下线的SUV肯定会更优秀,与丰田的差距更小。而这一进步,不闯珠峰肯定得不到。
现在回想起这一段经历,心中油然升起一股豪迈之情:闯闯珠峰又如何?
上珠峰之前,全队每个人都在犯嘀咕:开到5200多米高的珠峰大本营(允许旅游者到达的最高点),这些人行不行?这些车行不行?胜利归来后的感悟是,登珠峰没有那么可怕,普通的人行、普通的车也行,关键是你敢不敢壮起胆子试一试。
我相信,丰田当年就是这么壮着胆子闯过来的,吉奥也是这么壮着胆子闯过来了,比吉奥更强、更壮的自主品牌企业壮起胆子闯闯珠峰又何妨!
作者:沈承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