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在飞速发展,我们可以在许多自主品牌的身上看到了质的进步,但是与此同时我们却又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令人揪心的事实,那就是自主品牌市场份额在不断下滑。面对这样趋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杨预测说,半数以上国内轿车品牌(自主品牌)将在今后3到5年内被竞争淘汰。
自主份额在以近3%的速度缩减
董杨的话并非危言耸听,据中国汽车工业系会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7.1%,销量总数为760万辆。而其中自主品牌销量为320万辆,同比下滑0.2%。由此计算,在今年的半年时间里,中国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又下降了3%,市场占有率从去年的44%跌倒41.4%。
回顾此之前的数据,2011年同2010年相比,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同样下滑了3.37%。也就是说,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正在以3%左右的速度不断缩减,依照目前不太明朗的态势,缩减的速度还有可能不断加快。若按照此进度发展,3到5年后,部分自主品牌很快就到了生死攸关的边缘。10年后能存活的自主品牌就寥寥无几了。
自主品牌品质在提升
市场在萎缩这一点没错,但是这并不是自主品牌在产品上没有提升造成的,相反近两年来自主品牌的进步却是有目共睹的。
我们看到比亚迪的车型已经开始摆脱山寨的烙印,新上市的速锐身上再也不是简单的抄袭,比亚迪自成一体的家族元素开始有所展现,其内部搭载的配置甚至高科技到了可以遥控驾驶的程度。长城在哈佛H3的基础上不断研发和创新,相继推出了更高档次的SUV产品H5,H6等车型。奇瑞也发展了瑞麒和威麟两大新的高端品牌,可惜这两大品牌没有在市场上取得如期的成功。
如此种种,关于自主品牌的提升,不胜枚举,这些现象都在向市场展示出一个强烈的信号,自主品牌已经有实力跟合资产品同台竞争。
缩减的根源
造成自主品牌市场份额的不断递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当前的情况来看,主要还是外部因素造成的。消费者的意识形态发生转变,合资自主的市场冲击以及合资产品价格大幅下探构成了直接击杀自主品牌的三个杀手锏。
消费理念的转变无疑让自主品牌失去热销的市场氛围。现在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观也随之发生巨大改变,对品质品牌的需求被空前的拔高。甚至趋于泛滥,泛滥到了一些大学生没有苹果三件套会觉得很丢人的程度,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在这种大环境下,要指望消费优先选择自主品牌有点像是痴人说梦。中国汽车市场经过多年发展,进口,合资,自主等阵营的品牌早已被消费者自己划分成了三六九等,印象分处在底层的自主品牌失去了先机。
再有一个方面就是合资自主的冲击。早在合资自主还是一个新鲜名词的时候,自主品牌的各大掌门人,还能谈笑自若的高谈不惧与之竞争。而现在恐怕没有哪个自主车企对合资自主敢掉以轻心。这些用淘汰车型进行二次开发的伪自主品牌,开发成本低,生产线现成,零部件供应大部分跟过去车型通用,它们正在凭借着品牌优势和成本价格优势直接冲击自主品牌的固有市场。随着合资自主阵营的车型不断增多,会有更多自主品牌的原有市场被分流掉。
除去以上两个因素,合资品牌价格大幅下跌应该算得上是自主品牌最致命的因素。一直以来自主品牌跟合资品牌在产品价格上始终保持着一个明显的价格空挡,两者的市场群体原本是井水不犯河水的,但现在,合资车型既出新款,又玩降价,这让原先打算购买自主品牌的客户很容易出现动摇。毕竟如果稍微加些价钱就可以得到一部更高端品牌的车辆,他们何乐而不为呢?现在大众、现代、起亚、别克、雪弗兰等品牌在十万元以内的车型越来越多,它们出新款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这无疑是给了在品质刚刚崛起,品牌方面还处于劣势自主品牌来了一记致命的绝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