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品类繁杂的啤酒市场中销量超过百万吨仅有青岛、燕京、雪花。华润雪花以十年左右时间完成其它中国啤酒巨头几十年乃至上百年才能完成的霸业,堪称是中国啤酒业一个奇迹,但迅速崛起得雪花啤酒也曾有过迷失。
透过表象进行深入的分析思考,在飙车狂进、看似风光无限的背后,华润雪花是一路风尘、磕磕绊绊,并非万事无虞了,在急速扩张中华润雪花已凸显出的品牌硬伤与迷失,同争霸多年的青啤、燕京一样,如今华润雪花也遇到了并购鸿沟、品牌疏控、管理失策三种危机,华润雪花应足以警戒。
品牌传播:自设"成长"的瓶颈?
华润雪花的广告传播与品牌塑造在助力雪花10多年快速成长中功不可没,但并非完美无缺,甚至瑕瑜互见:
一是足球代言的疑问。早在1998年雪花啤酒进入四川时,雪花请来了足球明星杨晨做形象代言人,这是华润首次在央视为其单一啤酒品牌投放广告。华润雪花试图把畅享成长与足球放在一起做,助力雪花成长。然而从2001年开始中国贬值最快的是什么?是中国的球市,原来的球市产值是100亿,现锐减到10亿,贬了90%。以前是爱"球"及乌,现在可以说有点恨"球"及屋--品牌传播可以结合足球,但是不要结合中国足球,这样的足球代言对雪花的负面影响显然可见。
二是"非奥运营销"概念的疑问。时下雪花一直在标新立异地推广"非奥运会营销"概念,一时和者甚众。但一些专家不以为然,雪花"非奥运会营销"其实是一种"示弱",为什么青啤、燕京都上了,您却选择退缩?这不是自己把自己排除在"啤酒三强"之外?而配套的雪花"长江之源探险活动"雷声大雨点小,令人有些雾里看花,要义何在?
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者,足球代言也曾传递给人激情、热烈的星象,"非奥运营销"的大旗下也慕名前来诸多效仿者,也可以认为是"奥运营销"的另类托词,不论如何,有了销售业绩谁还会在乎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