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2010年末,中国私人可投资资产总量近100万亿元,高净值人士近38.3万人。财富管理需求增加;私人财富管理服务亟待体制、产品、服务创新。
福布斯中文版与中国建设银行在北京举办“2010中国财富管理论坛”,并发布《2010中国私人财富白皮书》。报告显示:2009年,中国私人可投资资产超过85万亿元人民币,高净值人士达33.1万人。预计至2010年末,中国私人可投资资产总量将接近100万亿元,高净值人群将达38.3万人。
报告称,由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各种要素的迅速商品化和资产化、以及中国各种资产市场的发展,中国所创造的经济奇迹,正在产生巨大的财富效应。人们不仅创造收入,而且积累财富,并且通过财富产生新的收入。在全球财富版图上,中国无疑成为创造财富的一个重要来源。
于是在中国产生了以收入和财富为重要标志、规模日益增长的中产阶层,而在此基础之上,主要由于创业、投资、管理、专业技能、以及个人天赋等因素,正在形成一个高净值人群。
2009 年,中国私人可投资资产共计85.4 万亿元。预计2010 年中国私人可投资资产总量,将达到近100万亿元。2009 年,中国高净值人士数量为33.1 万人,他们的投资资产总计为18.3 万亿元。预计2010 年中国高净值人数将达到38.3 万人,他们的可投资资产总额将达到22.4 万亿元。
2010 年福布斯富豪榜上的个人资产超过10 亿美元的中国超高净值人士总人数已经达到128 人,在福布斯当年的全球富豪榜上已经仅次于美国,位居全球第二。
中国私人财富与经济增长及流动性变化密切相关。
流动性主导中国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导致中国经济在迅速走出金融危机时高净值人士的私人财富大增,而中国经济与资产市场每经过一次波动,高净值与超高净值人群经历一轮扩大。中国私人财富迅速增长导致对理财需求的激增,但由于高通胀、房地产市场走向不明朗、以及全球经济的波谲云诡,2011 年财富管理的难度加大。
在2009 年中国私人可投资资产总量中,金融资产占近60%,投资性房地产占近38%。
广东、浙江、江苏、北京、上海等5 个省(市)占中国高净人士总量近53% ;占中国超高净值总量的70%。
60 后、70 后是中国高净值人士的主力军,两者分别占36.6% 和35.4%。
贸易、制造、金融、房地产与IT 产业产生最多高净值人士。TMT(科技/ 传媒/ 通讯)行业因其快速增长而经常缔造财富神话。能源、物流和医疗健康产业也产生了较多的高净值人士。此外,还有一部分高净值人士来自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咨询公司、中介机构等。
尽管房地产成为最受青睐的投资品种,而在高净值人士中,资产规模越小者越喜欢投资房地产。但随着资产规模的扩大,尤其是资产在5000 万元人民币以上的高净值人士,投资房地产的比例显著降低。
刚踏入高净值人士门槛的人士,最希望扩大财富规模。
中国高净值人士中,投资海外成为一个越来越明显的趋势。22.6% 的高净值人士持有离岸资产。香港为中国高净值人士离岸资产的首选地。
中国私人财富及高净值人士数量的迅速增长,使财富管理及私人银行服务成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引发了金融机构的竞争。
据悉,这是《福布斯》中文版与中国建设银行首次就中国私人财富发起大规模调研。以1,429份有效问卷及大量访谈为基础,结合实证研究与模型推演,《2010中国私人财富白皮书》对最近三年中国私人财富的总量及分布情况、高净值人士的数量及分布状况予以揭示。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郭树清、光大集团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唐双宁、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孙安民、高盛(亚洲)投资银行部总经理哈继铭等与经济学家、基金经理、资产管理专家、著名收藏家和成功企业家出席论坛,就国内外经济形势、中国迎接民富时代、中国私人银行业的对策发表演讲和展开对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