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建设网:www.brandjs.com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更新时间:2010-12-23 |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东部外向型经济纷纷进入转型升级期,其中浙江的文化企业在这一波转型升级的浪潮中亮点纷呈。为了更好地促进本区域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特别是切实有效地助推区域文化品牌快速崛起,浙江省文化厅批准成立了“浙江省文化产业品牌研究基地”,并将其机构常设浙江工商大学。12月3日至4日,“文化品牌带动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研讨会在浙江杭州举行,这也是浙江省文化产业品牌研究基地成立以来举办的第一次学术研讨会。
与会专家针对“文化品牌带动文化产业发展模式”这一主题,围绕文化品牌与文化产业模式建构、全球文化产业与文化品牌兴起、异质文化品牌的本土化策略、文化品牌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进行了讨论,展开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并对文化企业的转型升级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浙江工商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罗昌智表示,浙江省是一个民营文化产业非常发达的省份,只有通过文化品牌建设才能带动民营和国有文化产业的发展。但就目前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而言,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数量仍相对偏少。因此,浙江的民营文化企业应积极响应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号召以及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依托浙江省文化品牌研究基地深入开展相关研究,力争更加有效地推动浙江省、“长三角”乃至全国的文化品牌发展。
上海市社科院文化产业研究所所长花建为本次论坛作了主题演讲。针对浙江省的文化品牌建设,花建认为应充分利用浙江本地的各类文化资源,同时积极参与全球文化产业的分工合作,打造自己的核心文化产品,扩大其在世界文化市场中的份额。同时他也对于未来一段时期,尤其是“十二五”期间文化品牌建设的背景,即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花建认为,下一个五年中国在科技型、智慧型的文化产业领域,将会有重大突破和带动。这也为文化品牌建设提出了新的命题。
南京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顾江表示,文化品牌的建设并不是靠规模取胜,而是必须要塑造一个核心资源为主体的品牌,其中可以放大为两个概念,即不可替代性与垂直差异化很大的产品结构和核心要素资源构成的品牌。在品牌的建设过程中,要让市场的有效需求引领产品的升级、产业链的延伸和产业价值的带动。顾江指出,现在部分文化产业园区和集聚区太泛太滥且没有统一标准,导致文化项目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的现象十分严重。因此在产业化过程当中,我们应当更多地强调内向式思维和外向式战略的结合,尤其是文化与商业的结合,在吸引目光的同时要塑造一种本地归属感。同时加强文化与科技的结合,从产业的关联效应中找到突破口,而所有的这些归结起来是人才的问题。顾江表示,除了要有“见过世面”的人才,还必须给人才一个平台与空间的支持,通过各类人才去促进文化产业品牌的建设,促进区域联盟集聚性品牌的形成。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院长王强认为文化品牌必须要有文化底蕴在里面,利用地域特色构建特色品牌;同时,发展文化产业不仅要考虑到政治性、经济性、文化性三大问题,同时一定要构建完善的文化产业评估系统。 (柏 罗)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