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咆哮着的狮子”米高梅宣布破产重组,中国人有意入股,这是我们走向品牌国际化的一种努力。然而,钱,并不能解决品牌的所有问题。iPad,既不是手机,又不是电脑,一个“四不像”的品类,却以其独特性赢得粉丝无数。这就是品牌的魔力。市场的意义,在于一切皆有可能,不需论资排辈。只要你有创新,符合消费者的追求,你就有市场。
人们信任品牌,就像信任一个朋友,即使朋友有天做错了一件事,也不会就此绝交。而如果是向你推销商品的陌生人居然欺骗了你,你会不会想揍他?这其中朋友式的信赖,就来源于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点滴积累。
品牌一方面可以给产品增加附加值和感知价值,使消费者愿意为它支付更多的钱,以对抗成本压力和竞争对手的价格战。另一方面可以与消费者建立可信赖的关系,保有稳定的忠诚客户。最后可以使自己的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区别于竞争对手的产品,具有惟一性。
对于中国的企业进行品牌升级,一方面可以像海尔、华为那样以优势品牌占领国际市场。这种策略是先在国内发展品牌优势,然后向国际市场延伸。另一方面,可以考虑借助中国的文化优势发展品牌优势。中国的茶叶、丝绸、美食都是享誉世界的产品。若以这些产品为主品牌,向其他品牌辐射,也是一种品牌升级的有效途径。
三鹿集团,也曾是中国名牌,赫赫威名,无人不知。可是一场“三聚氰胺”的劫难,就垮掉了。而国外的品牌,也会遇到质量问题,甚至鸡蛋都发生过召回的事情。可是国外的品牌很少因为一次事故就破产的。为什么国外的品牌生命力比中国的顽强呢?
品牌,在产品同质化、竞争白热化的市场环境下,是产品之间区分彼此的惟一有效途径,也将成为消费圈划分的依据。中国企业要想与世界品牌竞争,就必须从现在起进行品牌升级,建立起自己的品牌优势。收购国际品牌,并不是成长为国际品牌的捷径。太多的前车之鉴告诉我们,“收购容易,消化难”。创造和创新才是品牌的灵魂。从来没有一个国家,通过购买国际品牌实现了品牌的国际化。索尼买下了米高梅,日本电影却并没有大放异彩。
(作者为中央电视台品牌顾问、著名品牌战略专家、品牌竞争力学派创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