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9日下午14:43分,深圳城区疑似发生“地震”,能直接感受到震感。搜房记者在多个同城群里看到,网友纷纷表示“很明显震了一下”,罗湖,福田,南山,宝安的居民明显感到地震了。目前地震原因尚不明朗,请关注搜房网后续报道。
构建地震“防火墙”
10月21日中午,在深圳动物园龟蛇馆内,管理员何军武抓起一只大巴西龟告诉晶报记者:“别看它是只乌龟,它可是地震局‘特聘’的地震观察员呢。”每天,何军武都会详细记录这些龟的反应情况。
陪同记者在园内采访的动物园策划部摄影师李木生告诉晶报记者,早在2006年4月,市地震局就与动物园联合建立了“深圳野生动物地震观察与科普教育基地”,在园里设立了五个动物观察点,聘请动物做“地震观察员”,通过观察动物的异常反应,来进行震前预报。五个观察点上,每天都有专人负责,分别进行观察记录。每季度最后一个工作日,观察站要向地震局提交季度观测记录汇总。如遇到可能的地震异常情况,当天就需及时向地震局汇报。此外,还在市野生动物园建立了“动物与地震”科普馆。
“当年聘请动物当‘地震观察员’,只是我们开展防震减灾工作的一部分。”市应急办监测预警处处长董吉孝告诉晶报记者,针对深圳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毗邻港澳、社会敏感度较高的特点,从2006年开始,深圳就开展了震害预测与防御对策系统建设,在随后的3年中,对原特区2亿平方米建筑物抗震性能进行了普查,对14.5万栋建筑物和生命线工程(水、电、交通、通讯设施等)进行了易损性分析,预测了不同地震作用下可能发生的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提出了防御地震灾害的措施和应急对策。
到目前为止,建成了梅林、蛇口、石岩、大鹏、坪地5个地震测震台站和5个流动测震台站,以及进行地震数据分析处理的地震监测中心,并与省地震局合作建成了罗湖、蛇口、龙华、观澜、福永、龙岗、大鹏7个强震台站,并实现了与省地震局数据互联互通。还计划在2020年前,在全市建成应急避难所共1111处,可安置人员400到600万人。目前已初步完成莲花山公园、荔枝公园两处应急避难所建设。市民政部门已经建立了一个面积约7500平方米的救灾物资储备仓库,在救灾仓库中储存了帐篷、照明灯、发电机、棉被、毛毯等多种救灾物资。此外,我市还利用“慈善超市”,储存了一批衣、被、食品,当紧急救灾工作需要时,直接安排于救灾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