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8日晚,福特正式发出声明,首次明确吉利控购(吉利汽车的母公司)竞购其旗下的瑞典著名汽车品牌沃尔沃(沃尔沃轿车),福特在声明引述高层说,选择吉利是为了确保各有关方面的利益获得最佳保证,沃尔沃可以获得注资,而福特也能专注于发展旗下的核心品牌。
这条新闻一下子成为全国经济、汽车类网站当成了重要新闻来发,虽说有无数个版本,但中心思想似乎是在说吉利离收购沃尔沃越来越近了。确实,如果你好好回顾这一段时间以来的关于福特、沃尔沃和吉利之间的新闻 ,会让你觉得吉利绝对是一个造势的高手,每每当人们忘记它要收购吉利的时候总是会出现一条特别有意思的新闻,随后沃尔沃或者福特出面辟谣让事件得以升级,而这正是吉利高明的地方,造势不但可以让让投资者对于吉利有更大的期待,同时这也是吉利能够融到足够的资金的首要保证。
或许现在无需继续来讨论吉利究竟有没有能力去蛇吞象般的把沃尔沃收入囊中,也无需考虑李书福究竟用什么方式来说服相关部门给予资金和政策上的扶持,只要明白一点:李书福这次有点豁出去了,或许它意识到未来竞争中吉利品牌形象的缺失,也意识到自己并没有比亚迪这样的技术优势,也没有一汽、二汽这样的深厚底子,想突出重围只有走险路了。
李书福似乎从来都拥有敢于冒险的精神,既然可以白手起家做出吉利来,似乎也没有什么理由会在收购沃尔沃的问题上退缩,但是很多问题也确确实实的摆在了他的面前:如果成功收购,那么未来将如何将吉利和沃尔沃融合?
在福特的申明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字样:相信吉利有潜力成为沃尔沃未来的东家,从而让沃尔沃保持它的核心价值和品牌独立性。而这似乎意味着福特并不希望吉利对沃尔沃有太多的干涉,至少短期内要保证它的独立性,同时沃尔沃所坚持的品质为上的原则也不能因此有所下降。于是,很多人会认为吉利收购沃尔沃之后并不会有太多的产品调整,将继续生产沃尔沃目前主力的车型,并继续保持同福特之间的平台授权。
如果你了解沃尔沃的产品线,你会惊奇的发现,沃尔沃目前在产的车型全部应用了福特提供的相关平台开发,这其中沃尔沃的中小尺寸车型全部应用了福特的C1平台(沃尔沃称之为P1平台)来开发,而这个平台强势也是有目共睹的,无论是S40还是C30以及福特的福克斯、马自达的马自达3均基于这个平台来开发;而在中大型车型的平台上来看,沃尔沃的Y2平台(沃尔沃P2平台,也就是福特的D3平台目前除XC90以外,并无其他车型生 产)其实就是福特的EUCD平台,这个平台上的著名车型就更多了,福特的蒙迪欧、沃尔沃的S80均在这个平台上发扬光大。
于是你就会发现吉利收购沃尔沃之后显然无法获得相关的平台授权,因为马自达的例子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福特并不会允许这些技术外泄,除沃尔沃本身品牌以外,吉利车型想染指这些平台根本是不可能的。显然吉利收购沃尔沃后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直接拿到一些车型设计的理念以及各种安全技术和舒适性配置的应用了。
而吉利如果要增强沃尔沃的价格竞争力,那么把沃尔沃引入人工更加便宜的国内或许是上佳之选。并且引入国产还有一个巨大的好处就是可以降低这些车型在国内的成本,对于沃尔沃的知名度来看,在国内并不会比宝马、奔驰、奥迪这种一线品牌差多少,安全的口碑更是数一数二。低价的手段会促使沃尔沃在国内的销量大幅激增,毕竟作为全球第一大汽车消费国,只要有国内的消费者支持,或许沃尔沃就已经够吃够喝了。
文章来源:腾讯专稿 |